健康徐州網 徐州衛生頻道: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進一步提升醫院智慧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市衛健委制定了《徐州市“智慧醫院建設445工程”實施方案》并下發各單位,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徐州市“智慧醫院建設445工程”實施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一、實施目標
到2020年底前,全市各三級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全部達到分級評價4級水平,醫院內實現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備醫療決策支持功能。有條件的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5級及以上,統一數據管理,提供中級醫療決策支持,并逐步實現全流程醫療數據閉環管理。
到2021年底前,全市各三級醫院實現院內各診療環節信息互聯互通,達到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4級水平。由院內任一部門任一終端登入,均能按照權限調閱相關診療環節信息。
到2022年底前,全市各三級醫院基于醫院的智慧醫療健康服務基本建立,達到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5級水平。患者在一定區域內的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以及居家產生的醫療健康信息能夠互聯互通,醫院能夠聯合其他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準化的智慧醫療健康服務。
二、主要內容
(一)完善醫院綜合信息平臺(集成平臺)基礎建設。
加強醫院綜合信息平臺(集成平臺)建設,建立完善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包括HIS、LIS、PACS、RIS、手麻、心電等)醫療數據中心,滿足基本醫療信息的積累;實現醫院基于標準的統一集成、資源整合和高效運轉,解決“信息孤島”、“信息煙囪”,并為在區域范圍內支撐以患者為中心的跨機構醫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服務提供支撐。
1.強化數據采集和標準管理。建立健全醫院數據標準體系,建設以臨床文檔數據庫(CDR)為核心的醫院數據中心,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采集、匯聚和治理。加強病案首頁書寫規范、疾病分類與代碼、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醫學名詞術語“四統一”標準管理和應用,強化醫療業務全流程數據質量管控,提高業務信息庫數據質量,完善交換信息庫功能機制,實現院內協同辦公和區域醫療協作,同時為運營管理、臨床科研輔助和行業主管部門提供可靠數據支持。
2.不斷加強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醫療機構要在住院病歷、醫囑等系統基礎上,優先將電子病歷信息化向門診、藥學、護理、麻醉手術、影像、檢驗、病理等各診療環節拓展,全面提升臨床診療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到2020年,三級醫院要實現電子病歷信息化診療服務環節全覆蓋。逐步將經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審核同意的臨床路徑、臨床診療指南、技術規范和用藥指南等嵌入信息系統,使分布在不同部門的不同信息系統由分散到整合再到嵌合融合,逐步解決信息孤島、信息煙囪問題,最終形成基于平臺的整體統一的電子病歷信息系統。
3.整合優化現有信息系統。通過醫院綜合信息平臺(集成平臺)實現醫院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數據資源整合、業務系統協同和信息共享交換,以患者為中心、以醫務人員為主體,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工作流程、創新管理機制,將單一應用系統和點對點互聯業務系統向平臺業務集成方式轉變,以及與外部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促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一體化應用和以財務為核心的運營管理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全面提升醫院的員工信息化應用素養和業務決策輔助支撐能力。
4. 逐步健全醫院綜合信息平臺(集成平臺)智能化功能。重點完善統一數據存儲管理、標準化數據交換共享、跨科室醫院業務流程管理、基于患者主索引和服務事件的信息注冊查詢、消息推送、電子證照管理等區域醫療服務協同基礎功能,為醫療智能應用提供平臺及數據支撐。
(二)讓“智能服務應用”體現在醫院服務全流程。
1、構建以高效便捷為宗旨的“智慧管理”。一是要通過信息系統從各種業務信息中挖掘處理相關分析決策數據,實現病歷質量、醫院感染、醫療廢棄物、醫護行為、藥品和后勤智能化管理,反映醫院運行狀況,為醫院管理及考核提供科學依據。二是要積極開發并應用信息化評判工具,通過對電子病歷信息系統的后臺監控,分析判斷診療行為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核心制度、技術規范、用藥指南等要求,從而加強診療行為監管。三是要將醫師資格、護士資格、醫師處方權、手術級別權限、抗菌藥物處方權限等信息納入電子病歷信息系統,進行后臺控制,并對醫務人員登錄電子病歷信息系統記錄、查閱、修改病歷信息和簽署醫療文書等分級、分類設置權限,防止出現超權限診療行為。四是要利用電子病歷信息系統開展醫療服務質量控制、效果和效率指標的統計分析和評價,結合本單位實際,確立質控節點和方法,實施全程、實時、全面的醫療質量控制和評價。
2.構建以醫護人員為主體的“智慧臨床”。一是要在門診、住院過程中為醫生提供完整的患者信息共享(獲取)、便捷規范的病歷書寫、即時提醒的診斷及鑒別診斷(輔助確診)等服務,實現門診手術、合理用藥、臨床路徑、多學科團隊協作(MDT)、患者安全和隨訪管理等診療計劃執行智能服務,減輕醫務人員工作負擔。二是要利用智能終端和設備管理住院患者信息,進行患者生命體征連續采集監測,實現輔助護理規范、移動護理會診等住院輔助護理功能和技術支持,使用智能標簽開展住院醫囑執行核對、輸液與注射管理服務,為護士提供患者信息提醒服務,自動完成消毒供應質量追溯。三是要實現檢驗、檢查類數字設備信息自動化采集、智能化處理,為麻醉醫生提供集成化術前訪視、術中監控和術后訪視服務,實現全院臨床用藥、靜脈配置智能化監控和現代化發藥管理等。
3.構建以患者感受為中心的“智慧服務”。提供便捷的實名建檔和身份識別方式,方便患者開展分時段掛號、就診、住院、檢查等預約診療和導醫分診服務,及時為患者提供就醫流程中通知提醒、結果查詢、記錄查看等信息共享服務,通過優化候診、繳費、出入院辦理、手術檢查等流程,提供診間、床旁結算、自助打印、智能陪檢等智慧服務。包括:智能分診、移動掛號、門診叫號查詢、自助取報告單、化驗單在線查詢、在線醫生咨詢、醫院醫生查詢、醫院地理位置導航、院內科室導航、疾病查詢、藥物使用、急救流程指導、健康資訊播報等。提供電子醫保卡、支付寶、微信等多方式、多點位的在線便捷支付服務。
4.構建以安全穩定為目的的“智慧保障”。實現醫院人事、財務、物資的信息化管理,建設基于大數據的智能決策系統,廣泛建立可靠、安全的門禁、電子認證和信息保護體系,普遍使用新型信息引導發布系統。
(三)促進區域醫療信息服務協同。
依托智慧醫院推動醫聯體內診療信息互聯互通,實現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病理檢查等信息共享,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建立完善醫聯體內雙向轉診協同機制。依托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智慧醫院與全市婦幼保健、疾病防控、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指揮等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中醫藥信息管理系統、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系統、轉診服務管理系統、全市統一號源管理系統、醫改監測、成本核算、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等業務應用系統和行業監管平臺的數據聯通、信息上報和業務協同,實現依托電子健康卡的跨院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信息查詢調閱,支持遠程診療服務協同及個人健康智能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智慧醫院建設工作,確保如期高水平完成建設任務。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處統籌推進、指導督促項目建設工作,負責“445工程”建設重點事務。
(二)明確目標責任。各醫院主要負責人為“445工程”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牽頭推進工程建設工作,要加強協調和管理,建立工程建設工作組,明確有關責任人,統籌建立完善適應智慧醫療業務流程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確保“445工程”任務目標圓滿實現。各醫院要嚴格按照方案要求,對照自身實際,明確建設重點內容,制定細致的機構建設方案和工作計劃并落實。
(三)落實資金保障。“445工程”是市衛生健康委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十項行動的有力抓手,是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和迫切就醫需求熱點難點問題的重要舉措,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各醫療機構要創新發展機制,積極籌集資金,保障“445工程”順利實施。
(四)強化考核運用。2020年起,市衛生健康委將“445工程”各年度目標列入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年度目標及“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十項行動”考核年度目標,考核結果作為政府考核公立醫院院長的主要依據,以及財政安排補助資金、醫保結算、確定院長薪酬等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