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網 醫線事跡:徐州市定點收治醫院的ICU病房里,李阿鳳(化名)用虛弱而沙啞的聲音對醫生說:“感謝你們,把我搶救了回來。”此時,距離她脫離呼吸機僅3天。
因年齡較大、體質差,李阿鳳病情惡化迅速,在ICU的醫生和護理團隊日夜精心護理和治療下,才得以短期內脫險。將她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的,正是由徐州各大醫院的重癥醫學科骨干力量臨時組建的新冠肺炎重癥治療小組,組成了護佑徐州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徐州市腫瘤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斌也在其中。
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張斌曾在北京協和醫院重癥醫學科進修一年,并獲得優秀進修醫師稱號。在工作中他認真負責、刻苦耐勞,每每有困難任務,他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2014年江蘇昆山“8·2”爆炸事故發生時,他就曾趕赴蘇州市立醫院ICU進行支援。
2月6日,迎來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凌晨5點多,張斌被一陣吵鬧的電話鈴聲驚醒,打來電話的是科主任王斌:“張斌,你支援市定點收治醫院的申請已經批了,今天就可以去報道了。”
起床簡單收拾了行李,張斌看了看還在熟睡中的孩子,來不及跟愛人道別便離開了家,短暫的分別是對家人最好的愛和保護。
入倉查房,每一個都是需要救治的生命,有的氣管插管上呼吸機,有的需要無創通氣支持,有的需要高流量氧療。
為了病人和需要及時處理的危重情況,進入隔離區前他不敢飲水,護目鏡有時候需要涂抹洗手液減緩霧氣產生。
查體中的聽診工作在防護服下變得很難實施,張斌在重癥科里找到了超聲設備。“床邊重癥超聲技術尤其重要,運用重癥超聲技術可以開展心肺超聲工作,進一步評估心肺情況,為專家組的決策提供進一步有力的證據。”他說。在這種新型疾病沒有確切有效救治手段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所學,仔細分析病情及梳理異常指標。在關于一個患者容量管理的建議中,他提出目前主流治療及臨床思維“less is more”的概念。
2月12日是個令人振奮的日子,他成功為危重癥患者拔除了氣管導管,這在江蘇省尚屬首例。執行拔管任務的他,是隔離區執行操作的唯一醫師,為充分評估患者拔管條件及確保一次性拔管成功,他制定詳細的拔管計劃,經SBT試驗后仔細為患者吸痰并進行漏氣試驗,為防止拔管時患者口咽部分泌物流入氣道,減少感染風險,采用氣管導管內邊吸引邊拔除方式,成功拔管脫機。即使拔管后,他仍默默守在患者身邊,密切觀察拔管后的生命體征變化。
他知道患者得救了,最開心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新冠肺炎患者是呼吸道強傳染性疾病,這時候氣道開放,患者保留自主呼吸,嗆咳氣溶膠播散風險極大,也就意味著感染的風險極大。事后,張斌風趣地告訴同事,如果他感染了,也是這次操作最有可能。“心肺功能不分家”,為了讓患者加速康復,他制定每日肢體功能鍛煉及下地活動、輪椅座位及下肢功能鍛煉器鍛煉,獲得救治點醫療組領導認可。
接受記者采訪時,張斌說:“我只是作為一名重癥醫務工作者,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徐報融媒記者 徐曉旭
傳播健康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10月17日,由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徐州市醫療保障局、徐州市體育局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活動2020徐州市健康節在彭祖園福壽廣場成功舉辦。...[詳細]
10月14日下午,豐縣師寨鎮舉行高世軍同志赴徐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歡送儀式,他也是豐縣第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豐縣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肖蕊出席歡送儀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