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月,在徐州市中心醫院(徐州四院)消化科3樓7病房,單獨母親孫秀蘭正在照顧她臥病在床的兒子徐晨泰。兒子留著長發,眼睛深陷、皮膚暗沉、骨瘦如柴,斜躺在病床上,細細的胳膊上正輸著血漿。
為什么會留長頭發?孫玉蘭說,兒子長期臥病在床不能行動,就連坐也坐不久,沒法去理發。采訪中徐晨泰不時露出痛苦的表情,讓媽媽再把床往下搖一搖。
孫秀蘭今年54歲,是一個單親媽媽,曾經和丈夫一起在豐縣化肥廠工作,十幾年前兩個人都買斷工齡下了崗。丈夫從2003年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
“他在外面打工,好像是老板拖欠工資心情不好,我就和他吵了幾句,當時沒什么,但過了一段時間,他出去了就再沒回來。”對于丈夫離家出走的真正原因,她自己也說不清楚。
丈夫離家出走后的第二年,16歲的兒子就病了,送到九七醫院檢查,確診是肝豆狀核性變。她通過各種途徑求醫問藥,卻一無所獲。兒子患上這種罕見遺傳代謝病后,為看病已花了五六十萬元,孫秀蘭80多歲的父母甚至賣掉了房子。
孫秀蘭說,兒子患上一種叫做“肝豆狀核變性”的罕見疾病,目前已經發展為肝硬化晚期,每天都需要輸血、血漿、血蛋白和其他一些藥物,她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
徐晨泰是孫玉蘭唯一的兒子,今年29歲了,從2005年被確診為“肝豆狀核變性”至今13年了。 這他常年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孫秀蘭都是一個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給他看病。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一種由于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節為主的腦部變性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通常發生于兒童期或青少年期。主要癥狀有疲乏,食欲不振,嘔吐,黃疽,浮腫或腹水等。如不及時進行積極治療,病情多數會持續進行,至晚期則因嚴重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并發感染而死亡。
據了解,該病非常罕見,發病率為400萬分之一。
孫玉蘭說,其實兒子7歲的時候就發病了,皮下出血,大腿青紫,但是由于受當時的醫療條件所限,醫生沒有查出來,當成紫癜來醫治,后來10歲的時候又一次發病,也是當成紫癜來治療的。
直到兒子16歲那年,才確診為肝豆狀核變性。醫生說只有換肝才能徹底治愈,否則沒有其他的辦法。
但那個時候,孫玉蘭早就下崗了沒了工作,丈夫又離家出走遙無音訊,孩子需要寸步不離地照顧,他們沒有辦法籌到30萬。
在這些年里,徐晨泰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這次已經是他今年第五次住院了。
為給兒子看病已經花了五六十萬元
孫玉蘭說,因為兒子的病,這些年她沒法去工作,母子兩個僅靠低保維持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她去菜市場撿過菜葉吃。
孫玉蘭說,她的父母和哥哥都遠在新疆。這些年為了幫她,80多歲的老父母甚至賣掉了房子。看到她們母子的情況,親朋好友能借給她錢的都盡最大的可能幫助她,為了給兒子看病,這十幾年來,她們大約已經花掉了五六十萬元。
“這些困難,我從不在兒子面前提,每次都告訴他,你什么都不要想,我來想辦法!但是他什么都知道,能不上醫院就堅持不住院,直到這次昏迷了,才把他送到醫院。”
她說,目前已經欠了醫院四萬多元,每天都需要輸血漿、血蛋白還有其他的一些藥物。醫生知道她家經濟困難,能省的也都幫他們省了。
對于未來該怎么辦?
孫玉蘭說她考慮不到未來,她只想著眼前該怎么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管將來怎么樣?我作為一個媽媽不能放棄,不能看著自己的孩子那么痛苦而不管不顧!”她流著眼淚說,這些年為了兒子,她想過很多辦法,街道、慈善、民政部門都去找過,知道她的困難后,大家都盡最大可能或者按政策最大幅度幫助她,但是對于兒子的病來說都是杯水車薪。
醫生:雖然明知到結果,但她從不放棄
徐晨泰的主治醫生孫大夫告訴記者,他目前的病情已經進入肝硬化終末期,比晚期還要嚴重,嚴重肝腹水伴有出血,這次能不能撐過去都不好說。一般像這樣的病人,在發病后只能存活幾年,徐晨十五六歲發病,能撐到今天已經是個奇跡了。
對于這個病,目前國內都沒有什么特別好的治療方法,如果在發病初期通過肝移植,也許還有治愈的可能。
孫大夫說,徐晨泰能撐到現在和他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和堅持分不開!其實從孩子確診這個病那天,孫玉蘭就知道會有這個結果,也知道治不好,但是她仍然選擇堅持,從來沒有在兒子面前說過喪氣的話,也沒有在醫生面前提過自己的困難,或者說過要放棄的話,她的堅強確實讓人很欽佩。
無法想象這樣一個瘦弱的女人,在這些年是怎樣度過的?但是同時,不得不對這份偉大的母愛表示欽佩,在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仍然不停地堅持著。正是這份母愛,讓孫玉蘭在這樣的困境中苦苦支撐這么多年。
傳播健康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10月17日,由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徐州市醫療保障局、徐州市體育局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活動2020徐州市健康節在彭祖園福壽廣場成功舉辦。...[詳細]
10月14日下午,豐縣師寨鎮舉行高世軍同志赴徐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歡送儀式,他也是豐縣第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豐縣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肖蕊出席歡送儀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