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雪將至,徐州寒意漸濃,為了驅寒、消除疲勞,不少愛養生的老年人都特別喜歡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可就是因為臨睡前泡腳,70歲的徐大爺竟然面臨要截肢的風險。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要說這其中的緣由,還得從一個月前的一次意外說起。
傷口破潰未注意 差點釀成大禍事
家住徐州市區的徐師傅今年70歲高齡了,1個月前,徐師傅的左腳不小心磨了個泡,有一點破皮的跡象,但面積不是很大,中間徐師傅還用棉簽蘸碘伏對腳上磨破皮的地方反復消了毒,可接下來幾天,讓徐師傅沒有想到的是,左腳破皮面積似有若無的擴大,漸漸地流出膿來,徐師傅并未在意。1月24日晚上,徐師傅燒了熱水,準備泡一泡腳,這一頓泡腳,第二天徐師傅人就不好了。
“我泡完腳的第二天,左腳破皮的那個地方潰爛發膿,有大量淡黃色液體流出來,還有一股惡臭,整個人怕冷發熱,體溫接近40度,渾身肌肉酸痛,頭暈。”坐在門診室內的徐師傅敘述。
據慢性難愈性創面修復中心主任劉衍松介紹,徐師傅的癥狀是典型的“糖尿病足”。“由于糖尿病導致周圍神經病變,老年‘糖友’們對溫度的感覺不敏感,即使他泡腳的水溫很熱,他們也不能正常感覺出水熱,這樣極易造成燙傷。創面遲遲不愈合的原因是因為糖尿病并發癥累及下肢動脈,造成下肢血液供應不足,如果繼續任由創面流膿破潰,等待徐師傅的就只能是截肢了。”劉衍松說。
徐師傅有糖尿病史10多年,斷斷續續地做“抗糖”治療。然而,他想不明白,這么一個小的傷口怎么就會引出這么大的禍事來?
對此,劉衍松做出了以下三點分析:
徐師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這是第一個原因,也是最根本的。長期的血糖高會損傷全身血管,導致足部血流減少。足部供血差,使皮膚更容易受傷,形成潰瘍,阻止傷口修復。
第二,徐師傅缺乏糖尿病相關知識,盲目樂觀。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潰爛多由搔抓皮膚潰破、水皰破裂、凍傷、碰撞傷、修腳損傷、新鞋磨破傷等引起小范圍、局部皮膚損傷,這些“小傷”往往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根據既往經驗,相信自己愈合能力強,覺得簡單處理甚至不處理,很快就會愈合。結果一拖再拖,傷情逐步擴大。
第三,在傷口難愈的情況下,徐師傅還用熱水泡腳,導致二次傷害。劉衍松說,得糖尿病久了,腳是沒有知覺的,不能正常感覺溫度,水熱了沒有感覺自然就會被燙傷,導致傷情重上加重。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發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逐年提高,對于廣大“糖友”們來說要認識到糖尿病足的危害,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在嚴格控制血糖、合理膳食、戒煙、適當鍛煉等基礎上,適當的足部護理很關鍵。具體而言,平常應選擇松軟合腳的鞋襪,注意保暖,平時洗腳泡腳溫度不宜過高(不要超過40°C),時間不宜過長,平時注意不要碰傷,特別是修剪指甲時注意,不要碰破皮膚等。另外要定期行下肢動脈彩超檢查,若發現下肢發涼、發麻,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糖尿足如何預防?
要想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除了首要實現血糖的良好控制以外,日常足部的護理也占據著重要地位。足部護理要點如下:
◆注意避免足部損傷,防止繼發感染;
◆注意鞋襪合適,不宜過緊、過硬;
◆每天應檢查鞋內有無沙礫、異物、趾甲屑等;
◆鞋墊是否平整。鞋號要合腳,穿新鞋時不要穿太久,也不要馬上就長距離走路,以免足磨損;
◆不要穿“人”字拖鞋,以避免足部拇指和食指的摩擦;
◆每晚用溫水泡腳,每次10~15分鐘,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不宜選用過熱的水以免燙傷;
◆每晚洗腳的同時要檢查足部與趾間有無水泡、抓傷或皮損,如有及時診治。
專家名片
劉衍松
慢性難愈性創面顯微修復科副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慢性難愈性創面顯微修復委員會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繼續教育學委員會委員;
中促會骨傷科分會骨顯微專業委員會委員;
徐州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手外科學組秘書委員;
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十余年,工作期間協助完成徐州市科研課題一項,于淮海地區率先組建慢性難愈性創面修復中心,集中開展糖尿病足、褥瘡、靜脈性潰瘍、外傷后傷口不愈合、放射性潰瘍等慢性難愈性創面的修復治療。
技術擅長:糖尿病足、褥瘡、靜脈性潰瘍、外傷后傷口不愈合、放射性潰瘍等慢性難愈性創面的修復治療。
出診時間:星期四
咨詢電話:0516-87328999
傳播健康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10月17日,由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徐州市醫療保障局、徐州市體育局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活動2020徐州市健康節在彭祖園福壽廣場成功舉辦。...[詳細]
10月14日下午,豐縣師寨鎮舉行高世軍同志赴徐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歡送儀式,他也是豐縣第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豐縣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肖蕊出席歡送儀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