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治愈一因魟魚尾部毒刺刺傷導致皮膚軟組織廣泛壞死的患者,目前患者經過治療恢復較好,擬擇期出院。
今年30出頭的小趙,是一名海洋館潛水飼養員,長期接觸和喂養一些形態各異的稀有的海洋生物,在一次工作中突然感到大腿一陣刺痛,他意識到被剛才游弋在附近的魟魚攻擊了,上岸后他脫去潛水服,發現左大腿下內側被扎傷,小趙按照自己以前被鯊魚咬傷治療的經驗,自己用雙氧水和碘伏對大腿的傷口進行了反復沖洗,疼痛有所減輕。次日,刺傷部位局部開始紅腫,在社區醫院給予抗炎治療,2天后局部紅腫范圍不見縮小反而較前明顯擴大了許多,刺傷的傷口滲液也開始增多了,這下小趙開始擔心起來,隨即來到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門診就診。
該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醫師張建軍接診后,發現小趙魟魚刺傷的部位為左大腿下內側,有一約15*20cm的皮膚發紅的區域,中央可見一大小約0.5*1cm潰瘍口,其下竇道形成,深約1cm,創口可見少量壞死痂皮及滲出物,潰瘍周圍10cm左右為皮膚硬腫區,壓痛明顯。后行彩超檢查后發現,小趙左側大腿內側皮下組織水腫。患者無全身中毒表現,體溫、飲食等一般情況較好。
為防止小趙病情進一步加重,張建軍立即給患者辦理了住院治療手續,隨后給予安排了局麻下傷口切開清創處理,手術中將一些明確發烏潰爛的壞死組織切除送病理檢查,術后患者紅腫有所消退,奇怪的是手術后患者一直感覺不到切口的疼痛,換藥時局部觸痛比較遲鈍,局部滲血也沒有手術中那么明顯,換了幾天藥局部創面較前變化不大,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張建軍解釋,通過查閱文獻發現,魟魚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尾刺是它們的自衛武器,毒性較強。被魟魚刺傷后,刺傷處局部紅腫、麻木,隨后由紅變紫,有劇烈疼痛或燒灼痛,傷口局部組織壞死,如處理不及時,魟魚毒刺造成的皮下筋膜的壞死范圍和深度都遠遠超出刺傷口。而且,壞死區組織和正常組織混雜不易識別,手術清創后的創面和其他外傷感染清創后的創面也有差別。因此,張建軍向小趙講明病情及危害后,為其再次安排了麻醉下的清創手術,結果發現患者皮下仍有大范圍活力較差的筋膜組織,這次清創一直達到了大腿的血液供應充足的肌肉表面處。這次治療后,患者有了明顯得疼痛,經過安裝有效的負壓沖洗引流裝置,患者傷口有所好轉。
張建軍提醒,這種被稱為魔鬼魚的魟魚,因其稀有和富有觀賞價值,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游客的歡迎。一般來說,水族館的飼養員、動物養殖戶以及在海邊潛水旅游的游客都有可能接觸到魟魚,一旦刺傷,一定要立即拔出毒刺,在創口的上方綁上繩子或止血帶,后用干凈的淡水或消毒水清洗傷口,并用力擠壓傷口,將血和毒液一起擠出來。另外,毒刺的毒物在熱力作用下會分解失效,刺傷后局部用50℃的熱水浸泡傷口30分鐘左右,可以減輕毒素的損傷程度,經過上述簡單處理后,建議用相對干凈或無菌的紗布覆蓋傷口,盡快到醫院的專科門診就診。
傳播健康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10月17日,由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徐州市醫療保障局、徐州市體育局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活動2020徐州市健康節在彭祖園福壽廣場成功舉辦。...[詳細]
10月14日下午,豐縣師寨鎮舉行高世軍同志赴徐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歡送儀式,他也是豐縣第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豐縣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肖蕊出席歡送儀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