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寒潮頻頻來襲,氣溫持續驟降,導致人體各種不適應和不舒服,尤其是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容易誘發各種疾病。記者從市中醫院了解到,連日來,醫院接診的老年患者有所增加,心腦血管意外占到過半比例。該院老年科專家指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多發季節,對于老年人來說,務必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控制好基礎疾病,條件允許的話,可用膏方來進行補虛固本,調治心腦疾病。
氣溫驟降,多名老年人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因為突發腦梗,67歲的于大媽前天被送入市中醫院搶救。醫生說,于大媽顱內梗死面積很大,需要立即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用藥10分鐘后,于大媽右邊身體漸漸恢復了感覺,也能走路了。醫生表示,“幸虧送醫及時,沒耽誤時間,不然的話,不僅恢復比較慢,還有可能造成殘疾。”
同樣是前天,74歲的劉大爺因劇烈胸痛被送往中醫院搶救,確診為突發心肌梗死。醫生詢問發現,劉大爺有30多年的高血壓病史,這段時間因為孫子放寒假回來,高興得經常睡不著,還多次忘記服用降壓藥。結果,前天上午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慢慢感到胸痛憋悶,連臉色都變得煞白。
為什么老年人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市中醫院老年科副主任中醫師劉振峰說,首先,冬季天氣寒冷,人體新陳代謝緩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動脈硬化癥狀,如遇寒冷空氣襲擊,便會全身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肌梗死。另外,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血壓波動增大。高血壓或動脈硬化患者血管彈性差,血壓突然升高易導致高血壓或腦動脈硬化患者發生腦出血。
他表示,除了來自氣候和溫度的不利影響外,心情不暢、心理壓力過大及居住環境、生活飲食習慣以及過度勞累等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保護心腦血管,改善生活方式很重要
劉振峰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血管會逐漸老化,變脆變硬,隨之而來的就是血管硬化、堵塞甚至是血栓形成。可以說,血管老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機體老化的標志。因此,老年人群容易出現心絞痛、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變。
老年人如何在生活中保護“心腦血管”呢?劉振峰的建議是,關鍵在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血管應首先從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如改變飲食結構,以低脂、低熱、低鹽、低糖為基本飲食原則,少食動物脂肪、肝臟、油炸食物,多食蔬果、粗糧等。適度運動,戒煙戒酒;保持良好心態和充足睡眠;多喝水,防止血液黏稠。”
他尤其指出,老年人群,尤其是已有三高、肥胖等疾病的人群必須注意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保證處于正常水平。已有疾病的患者必須遵醫囑堅持長期用藥治療,切忌擅自停藥。
“在冬季,老年人還要注意,醒來以后不要立刻下床,可以躺一小會,等頭腦完全清醒后再緩慢下床;盡量早睡晚起,最好等太陽出來后再到室外活動;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的,身上一定要隨身常備治療藥物。”劉振峰如是說。
采用膏方調治,幫助老年人機體恢復陰陽平衡
中醫認為,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精氣漸漸衰少,“精氣奪則虛”,五臟皆不堅實,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弱,修復能力較差,因此常易感外邪,積損成疾,多臟受損,氣血陰陽逆亂,致氣虛血瘀,痰瘀交結,虛實夾雜,易演變、加重,不易痊愈。從臨床上看,針對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診療也因此較為棘手,單純的西藥控制成效不太理想。
對此,中醫院老年科在常規西藥控制疾病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論治,充分利用中醫特色療法,如使用中藥、膏方調理、藥氧、針灸、電針、四季湯料等治療,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特別是膏方,根據患者的癥狀、體質,既能考慮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并加以祛邪之品,或祛痰化濁,或理氣解郁,或活血化瘀,補中寓通,通中寓補,緩補慢調,服用方便,慢慢品服,口感又好,不再有中藥苦澀之味,特別適合老年病患者的病情需要,深受歡迎。
劉振峰指出,膏方用藥并不執著于某一單一癥狀,多使用30-40味藥物的大方復方。醫生會根據老人不同的疾病,不同階段全面考慮,從復雜的病癥中找出急需治療的主要矛盾,同時兼顧到老人平素的體質,再結合氣候、地方特點,重點突出個性化調治,照顧到所有病癥,避免顧此失彼,從而幫助機體從整體上恢復陰陽平衡的穩態。
挖掘名方驗方,辨證論治基礎上注重調神益智
據了解,膏方調治老年科心腦疾病,是講究辨證論治原則的。
針對心絞痛、高血壓等疾病,膏方中的人參、黃芪、黨參、紅花等中藥材可起到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之效,亦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補氣、活血、化瘀、溫陽一類的膏方,對冠心病、中風緩解期或恢復期有良好的康復效果,且能改善動脈硬化。在挖掘名方、驗方的基礎上,中醫院老年科總結出高血壓病陰陽兩虛型膏方、冠心病氣滯血瘀型膏方、腦梗塞氣虛血瘀型膏方,均收到很好的臨床效果。
“心腦主神、通神,心腦血管疾病也會帶來神志方面的變化,比如焦慮、抑郁,失眠健忘,甚至老年癡呆等。”劉振峰指出,黃帝內經記載“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因此,老年病的治療離不開情致療法。
劉振峰表示,調心調神、心理疏導是老年病治療和養生保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膏方在補腎健脾,扶正祛邪的基礎上,對于合并焦慮抑郁者,常加用柴胡、川楝子、香附、佛手、郁金、合歡花、白芍等調暢肝氣。同時,老年人往往有聽力減退、反應遲鈍、語言緩慢、忘事、失眠等癥狀,是為髓海不足,宜加人參、鹿角膠、遠志、石菖蒲等補腎填髓,安神益智。治療時,膏方醫生還會用移情法、暗示法,開導法等對其進行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