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風網 徐州心理頻道: 兒少心理門診經常遇見家有二寶的媽媽們帶著大寶來咨詢,她們反映大寶近期變得“不可理喻”,經常打弟弟或妹妹,與父母頂嘴,變得很“脆弱”,經常哭鼻子,有時還把大小便解在褲子里,不好好學習,在學校里不服從管理等,在老師的建議下紛紛來到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心理門診尋求幫助。這些孩子究竟是什么方面的問題呢,下面我們就一個典型的案例分析一下。
劉某,男,9歲,某小學3年級學生。患兒自幼活潑,與人交往可,生長發育正常,有一妹妹,1歲2個月,家人發現,其近1年來,情緒變得愈發急躁,經常在家發脾氣,推搡妹妹,不讓妹妹碰自己的東西,趁家人不在,打其妹妹,在學校里不注意聽講,不好好完成課堂作業,經常被老師留校,和同學發生了幾次沖突,近期出現尿床現象,行為幼稚,家人呵斥后癥狀加重,愈發跟家人頂嘴,發脾氣,將妹妹的玩具丟掉,變得特別敏感,尤其是媽媽因為陪學對他發脾氣時,感到特別委屈,常稱“你為什么要這樣對我,我這么努力了你還說我,妹妹經常惹禍,什么都不做,你怎么不說她?”,家人備感困惑,以往聽話可愛的大寶怎么會變成這樣了,面對他束手無策,于是至外院診治,未發現器質性問題,未予特殊治療,在老師和外院醫師建議下來我院就診。
經過詳細的詢問和系統的評估,劉某竟是患了“兒童情緒障礙”之“同胞競爭障礙”。
同胞競爭可表現為顯著地與同胞競相爭取父母的重視和疼愛,只有在伴有程度不尋常的負性情緒時才被視為異常。嚴重時可伴有對同胞的明顯敵意、軀體殘害、惡意預謀和暗中作梗。少數病例可表現為明顯地不愿共享,缺乏積極的關心,很少友好往來。情緒紊亂可表現為:某種程度習得技能的退化、行為幼稚、模仿嬰兒以引起父母的注意、與父母對立或發脾氣、睡眠障礙等。
病因之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兒童與其生活中關系密切的人的依戀程度發生了變化,有了二寶,父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照顧幼小的二寶身上,一直被全身心關注的大寶感受到被奪愛、被冷落,周圍的親戚朋友有時也會逗弄孩子,稱“有了妹妹了,媽媽不愛你了怎么辦?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只愛妹妹了”。這些外部的刺激都會讓大寶認為二寶的存在會威脅父母對其的愛,會對孩子內在的安全感造成很大的影響。大寶會想出招數占住這份愛,比如,變得粘人、發脾氣、出現退行性改變如尿床等問題行為,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陪伴,也可能變得特別討好、懂事,做一個好孩子來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贊許,這些變化均不利于孩子未來的發展。
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情緒癥狀嚴重時可以小劑量的抗焦慮藥、鎮靜藥或者抗抑郁藥。
可以采取的心理治療手段有哪些呢?
1、以家庭治療為主。
幫助改善父母的育兒觀念,使之在面對子女間沖突時有更有效的方法來應對。
(1)避免讓孩子認為弟弟妹妹的到來會威脅父母對他的愛。要和家里的長輩、親戚朋友溝通好,不要沒事以“再不聽話,就只愛二寶”等類似的話威脅逗弄大寶。
(2)學會引導孩子不能只看到手足之愛,還要看到手足之“恨”,這樣情感才是完整的。父母不要一味地引導大寶讓他覺得有個二寶多幸福,一定要誠實地說出妹妹會帶來什么樣的麻煩,要講到同胞情感中愛恨同在的完整性和矛盾性,告知大寶“有妹妹確實很好,她長大了可以跟你一起玩,一起分享小秘密,但她剛出生的3年內,我們給她的付出可比她帶給我們的快樂要多得多,我們得共同去照顧她,可不容易呀!”,那樣大寶就有心理準備了,以后也能更加理解父母,同時要讓大寶知道他小時候也是這樣被全然照顧的,這是他再看到父母抱二寶時,情感才能從嫉妒轉化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滿滿的愛。
(3)一定要讓大寶明白父母在孩子不同年齡段給的愛是不一樣的,是逐步深化的。要讓大寶知道剛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等階段愛的呈現方式是不同的,讓他理解到愛是成長的,父母給二寶的那種愛在大寶身上一點都沒有缺過,而且對大寶的愛又加上了很多層次,從根本上解決大寶的嫉妒,大寶也更能理解父母對他嚴格要求的意義了。
(4)要真實地告訴大寶,他對弟弟妹妹的情感是多元化的,情感中有愛有恨,有美好有麻煩,告訴他愛是成長的,父母給大寶的愛不僅有給小寶寶的疼愛,還有對其成長的欣賞,這樣大寶才能不在糾結與父母到底更愛誰,才能內心充滿信任感和安全感。
2、針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進行行為矯正治療。
這是一種較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也是直接對孩子進行治療的方法,治療的目的是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包括陽性強化療法和懲罰療法,兩者都是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改變兒童的行為方式,逐漸減少不良行為。
專家名片:周勤,兒少中心主任,徐州市自閉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兒童心理學組委員,江蘇省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癥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心理治療與評估學組委員、徐州市康復協會兒童康復分會委員,國家級孤獨癥康復教師,徐州醫科大學教師,心理治療師,高級自閉癥療育師,高級健康管理師,地板時光治療師,生物反饋治療師,自閉癥評估師。
畢業于徐州醫科大學,研修于南京腦科醫院衛生部兒童進修班等,對情緒障礙、孤獨癥、抽動癥、多動癥、進食障礙、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學習困難、叛逆、網絡成癮、親子教育困難等兒少疾病的診療及心理問題的康復有較深的造詣,參與多項省市課題,發表論文數篇,其中項目《大學生兒童期受虐待者精神病理學的形成機制及小組人際心理治療》榮獲淮海科技創新獎三等獎。
聯系電話:0516-69850916;69850716。
據了解,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3.55億人。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類型百余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