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網 礦總頻道:有一種疼痛被稱作“天下第一痛”,這就是三叉神經痛。作為神經外科一種不算罕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作時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曾經有不少患者形容說,發作時的劇烈疼痛,一度讓人“生不如死”。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發展,不同級別醫院開展了三叉神經痛的診療工作,如微血管減壓,神經毀損等,少部分病人遠期術后復發的問題逐漸突出,這類病人還可以選擇球囊壓迫治療,目前徐州地區技術先進。
徐礦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李計成博士,在治療三叉神經痛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量患者在他這里解除了疼痛的折磨。
三叉神經痛,怎么治?聽聽李計成博士怎么說。
患者形容說,“發作時如同電擊,疼痛無法忍受”
劉先生來到徐礦集團總醫院神經外科就診之前,曾經輾轉多家醫院。不過,那時候,劉先生一直以為自己的疼痛是“牙疼”。
劉先生說,他被這種疼痛折磨已經有兩三年了。這種疼痛發作的時候很偶然,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比如刷牙洗臉,比如吃了較硬的東西時,有時候甚至是被冷風吹了一下,就會立即引起劇烈的疼痛。
“疼痛突然發作,就覺得臉上、牙齒、鼻子上面等地方,疼得讓人受不了。就跟被電打了一樣,最疼的時候,覺得生不如死。每次疼了幾分鐘就過去了,就是那幾分鐘過后,我就跟從水里出來的一樣,疼的全身都是汗”,回想起過去的經歷,劉先生說沒有經歷過那種疼痛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疼痛到底有多疼。
最初的時候,劉先生以為是牙疼,所以他去了當地一家醫院的口腔科。在醫院,劉先生拔掉了一顆牙,隨后又吃了一段時間的消炎止疼藥物。剛從醫院回來的一段時間,劉先生感覺不錯,疼痛發作少了,即使發作,疼痛感覺也沒以前強烈了。但沒過多久,此前的情形又出現了。劉先生再次去了醫院,又拔掉了一顆牙。
一個月前,劉先生的疼痛再次發作。這次,劉先生感覺有些不對勁。在家人的建議下,他來到徐礦總醫院。在神經外科,李計成博士給劉先生做了檢查以后確認,劉先生的疼痛不是牙疼,而是三叉神經痛。
給血管和神經之間加個墊片,從那以后不痛了
三叉神經痛又叫做痛性抽搐,發作時的疼痛像刀割一樣,電擊或者是撕扯樣,灼燒樣,劇烈疼痛。病人經常有瀕死感,有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李計成博士說,平時很多人認為分娩、骨折或者外科手術,已經非常疼,其實三叉神經痛才是最疼的,它的疼痛指數最高,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痛”。
那么,三叉神經痛是怎么出現的呢?李計成博士介紹說,三叉神經痛的原因很復雜,有原發性的,這里包括外周學說,中樞學說,有繼發性的,比如一些腦部腫瘤引發。通俗地說,就是面部的三叉神經在傳導過程中遭遇了血管壓迫,導致神經變性,從而引發的異常疼痛。
“如果把神經比作是一根根電線,血管比作是電線桿旁邊繁密的樹枝,這根從樹枝上穿過的電線距離樹枝太近,以至于經常摩擦,導致電線的外皮損壞。這個時候,我們有時候會看到電線噼里啪啦地放電,甚至把樹枝都燒掉了”,李計成博士形容說,這種破損電線的放電在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導致火災,但在人身上,這異常“放電”的神經會導致劇烈的疼痛。這疼痛如此劇烈,以至于人體有時候無法忍受。
如何應對三叉神經痛,這是神經外科醫生們孜孜以求努力的方向,也取得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治療選項。李計成博士介紹說,針對三叉神經痛,目前臨床上較多采用包括微血管減壓術、球囊壓迫手術、神經阻滯術、伽馬刀治療等。
在徐礦總醫院,李計成博士給劉先生做了微血管減壓術,手術采用微創方式。手術過程中,李計成博士在劉先生耳后打了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孔,然后抵達三叉神經處腦干段(顱內段),尋找責任血管,予以微血管減壓松解。
專家表示,微血管減壓術是在手術顯微鏡下將位于神經根部走行異常、并對神經造成壓迫的血管推移離開并以特殊的綿片隔開,使血管不接觸到神經,從而解除血管對神經根部的壓迫,恢復神經的正常功能,達到治療或緩解的作用。隨著該項手術技術的完善,特別是其具有的微創、安全性高、效果顯著以及低復發率等特點,成為治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中間神經痛的首選方法。
“形象一點說,就是把原來粘連在一起的血管和神經予以分離,然后在中間加個墊片。這樣,神經就不再會受到血管的壓迫。電線和樹枝分離開了,雙方各行其道,異常“放電”不再出現”,李計成博士介紹說,整個手術過程很順利,手術結束以后劉先生恢復很快,出院以后至今,回訪時劉先生反饋沒有再出現復發。
提示:三叉神經痛會有時候會體現為牙疼,不要誤診
過去的幾年間,李計成博士給多位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做了手術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不過,李計成博士也遺憾地發現,其中有好幾位患者都出現過被當做牙疼治療的經歷,有的甚至為此在口腔內大動干戈,拔了好幾顆牙齒。
李計成博士提示說,區別于牙疼的表現,三叉神經痛表現為患者面部的針刺樣痛,電灼樣痛,有時候是刀割或撕裂樣的疼痛。疼痛時間一般由幾秒鐘到幾分鐘后驟然停止。隨著病程的延長,發作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逐漸加重,嚴重影響進食和休息。觸摸患者面部某處皮膚時,有時候可以誘發疼痛,嚴重的時候,患者不敢洗臉刷牙甚至咀嚼。
據了解,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3.55億人。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類型百余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