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最近半年來,45歲的孫女士自感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控制不住地想發火,并且頻繁失眠,不僅如此,近幾個月的月經量越來越少。看著鏡子中日漸憔悴的自己,孫女士認為自己可能是到了更年期,就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這是更年期的表現,這讓她更加地擔心。更年期是不是容易出現一些疾病,可以提前采取什么措施來預防和緩解呢?帶著這些想法,孫女士找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更年期保健科聶冰主任咨詢。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階段
四、五十歲的女性,告別了一邊為事業打拼,一邊為孩子操心的時代,本來以為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享受沒有負擔的日子,不料身體卻頻頻出問題:易怒、潮熱、盜汗、失眠、心悸心慌……聶主任耐心地聽完孫女士的訴述,對她遇到的困擾表示理解。
“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疑神疑鬼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還老覺得全身上下都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卻什么病都查不出來,這是困擾不少中年女性的難題。”聶主任解釋說,更年期其實跟青春期一樣,是女性一生必然經歷的生理過程,是女性的卵巢功能從旺盛狀態逐漸衰退的一個過渡時期。所以,要用青春的心態去看待更年期。
據了解,更年期在醫學上現稱為“絕經綜合征”,它的準確定義是婦女絕經前后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可始于40歲,歷時短者1-2年,長至10-20年。“我國婦女平均絕經年齡是49.5歲,80%在44-54歲之間。”聶主任表示,一個人的絕經年齡主要取決于遺傳,另外還和生活環境、營養、生育情況及卵巢有無受損(包括手術切除及卵巢受放射線照射受損)等有關。在此期間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泡數目明顯減少且易發生卵泡發育不全,最后直至卵泡閉鎖,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引起體內雌激素下降。
“一個女性到了40歲,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同時又出現了月經的改變,比如說月經周期延長或者周期不規則,我們就認為她進入了更年期。”聶主任認為,即使是一些已經意識到自己進入更年期的女性,也簡單地認為,更年期的癥狀是一個女人正常的衰老過程,沒必要進行積極干預和治療。但事實上,在更年期問題的處理上,不以為然或者過度重視,都是不正確的。
變幻莫測的“鬧騰”
她指出,老百姓對更年期這三個字,總顯得特別忌諱。但事實上,更年期幾乎是每個女人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只是有的人“鬧騰”的久一些,有的人短一些而已。不過盡管更年期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不少人對它的認識還比較片面。
其實更年期的近期癥狀有月經周期不規則,經期持續時間長及經量增多或減少。其次,因為體內雌激素降低會導致潮熱、出汗,這種出汗的特點是反復出現短暫的面部和頸部及胸部皮膚陣陣發紅,伴有轟熱、繼之出汗。一般持續1-3分鐘,每日發作數次至十余次,多發生在下午、黃昏和夜間。這種癥狀可持續1-2年,個別人長達5年之多,嚴重的會影響到婦女的工作、睡眠和生活。還有的會出現自主神經失調癥狀,如心悸、頭暈、頭痛、耳鳴、失眠等。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更年期而出現的心悸多為自覺心跳發慌、疼痛等類似心臟病的表現,但是各種檢查無心臟器質性病變的證據。此外,還有精神神經的癥狀,如注意力不集中、減退,情緒波動大,易怒,不安,焦慮,抑郁,不能控制自己的多疑等。
對于更年期如果不重視治療,還會出現骨質疏松、泌尿生殖道萎縮等遠期并發癥,同時更年期也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腫瘤等老年病的隱患。“更年期神經、精神方面的癥狀可以忍著,但像骨質疏松是沒辦法忍的。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量減少、骨密度下降及骨的微結構退化為特征,從而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強度降低,容易造成腰椎的壓縮性骨折,股骨頸骨折,橈骨遠端骨折以及踝關節骨折等。”聶主任表示,骨質疏松是中老年婦女的“隱形殺手”。骨質疏松最常見的、最主要的癥狀是疼痛,以腰背痛最為多見,還會出現身高縮短、駝背等現象。一旦發生骨折,就會嚴重限制病人的活動。
據了解,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3.55億人。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類型百余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