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網 徐州傳染頻道:7月28日是WHO確定的第十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為“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為提高市民對病毒性肝炎的關注,徐州市傳染病醫院于7月28日-8月3日舉辦肝炎義診活動,從而增強高危人群的篩查意識。
我們特別采訪了徐州市傳染病醫院肝病科二病區主任梁艷麗,旨在讓更多的人“識肝病”、“防肝炎”、“控肝癌”。
雙管齊下:從根源上預防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2030年消滅乙肝的9條策略,我國目前已實現前五條:新生兒出生的接種率、全程接種率、安全用血、靜脈注射、吸毒人員提供免費一次性注射器,而乙肝、丙肝診斷率達到90%,乙肝、丙肝治愈率達到80%的目標還未實現。“全面遏制肝炎危害、實現沒有肝炎的未來”之路仍然布滿荊棘,艱難萬分。
徐州市傳染病醫院肝病科二病區主任梁艷麗表示,為了實現2030年的目標,我們宮內感染的幾率不大,但是攜帶乙肝病毒的孕媽最好不要做羊水穿刺類操作以免損傷胎盤的完整性。不僅要對當前乙肝患者進行治療,還要擴大“搜索”范圍,及時發現和控制“隱藏”的乙肝群體。為了最大限度阻斷傳播,就要降低新生兒的乙肝患病率,從源頭上預防。
由于母嬰傳播主要是生產過程中血液的垂直傳播,因此提高新生兒首針及時接種率,阻斷母嬰傳播極為重要。
梁艷麗主任表示:“胎兒通過產道時,如皮膚或黏膜招致產傷或潰破,含有乙肝病毒母親的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經過新生兒擦傷的皮膚或潰破的組織進入新生兒體內導致感染。這就需要在嬰兒出生0.5小時-24小時內,對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從而達到阻斷傳播的目的。”
除此之外,梁艷麗主任提醒,胎兒宮內感染的幾率不大,但是攜帶乙肝病毒的孕媽最好不要做羊水穿刺類操作以免損傷胎盤的完整性。孕婦在懷孕24周時,需服用核苷類藥物,以減少生產時孕婦體內的病毒含量,從而降低新生兒感染的幾率。
據了解,目前我國現所開展的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兒童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但還要繼續對其免疫之后的效果進行監測和評價,對沒有產生保護性抗體的兒童,要進行再次免疫。
據了解,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3.55億人。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類型百余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