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網 徐州東方新聞:近日,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來了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1年半前某日鍛煉后突發前胸部游走性針刺樣疼痛,為陣發性,有時前胸部忽冷忽熱,十分痛苦,此后癥狀反復發作,嚴重時不能起床,不給家人做飯。
該院綜合科龔廣厚主任接診了這名患者,據了解,他曾反復轉輾就診于多家醫院心內科及神經科,多次行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及全身器官全面檢查,均無明顯異常發現,但患者仍感不適,并伴有煩躁和情緒的低落、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礙,予以舒經活絡、營養神經、局部理療等治療,未見好轉。
發病以來,社會活動日益減少,對于一些聚會、活動都拒絕參加(覺得自己是個病人)。后經人介紹到東方人民醫院就診,專家龔廣厚主任追問病史得知患者體檢時發現高血壓,其母親2年前因為高血壓腦溢血去世,自己擔心步母親后塵患腦溢血。最后給她確診為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
龔廣厚主任分析: 幾乎每個人都體驗過疼痛,疼痛主要分為4大類:一.侵害刺激性疼痛(組織傷害)、二.神經源性疼痛(神經痛)、三.交感神經源性疼痛(血流障礙)、四.心因性疼痛(心理作用)等四種為多。目前在臨床上,前面三種疼痛我們有一定的認識,而由心理作用所致的疼痛卻往往被我們所忽視。上海仁濟醫院心內科毛家亮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我們稱之為心因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綜合征多以超過3個月到6個月的慢性疼痛為表現形式。據統計,大約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國至少有一億以上的疼痛患者。每3個門診病人中,就有2個是伴有各種疼痛病癥或癥狀的病人,多數疼痛患者均經過不止一個專科的診斷或治療。
身體的疼痛有兩種類型:一是實際的器官傷害造成的疼痛,如受傷;另一種是各種醫學檢查都不能證實有任何器質性病變的疼痛,叫軀體形式障礙,就是由于心理問題,通常是焦慮和抑郁情緒表現在身體上,造成身體不適。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是一種不能用生理過程或軀體障礙予以合理解釋的、持續而嚴重的疼痛,患者常感到痛苦,社會功能受損。情緒沖突或心理社會問題直接導致了疼痛的發生,醫學檢查不能發現疼痛部位有相應的器質性變化。病程常遷延,持續6個月以上。常見的疼痛部位是頭痛、腰背痛和慢性的盆腔痛,疼痛可位于體表、深部組織或內臟器官,性質可為鈍痛、脹痛、酸痛或銳痛。發病高峰年齡為30歲-50歲,女性多見。患者常以疼痛為主訴,反復就醫,服用多種藥物,有的甚至導致鎮靜止痛藥物依賴,并伴有焦慮、抑郁和失眠。龔主任將診斷告訴了患者,并從積極的角度向患者解釋軀體化障礙,告訴她這不是“精神病”,而是患了醫學上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不會導致慢性的精神或軀體的殘疾,更不會死亡。龔主任積極地與患者及其家屬討論了預后、目標和詳細的治療計劃,并叮囑患者治療后的每一周都要跟專家保持聯系,直到完全康復為止。
龔主任針對患者的病因,癥狀,病史等具體情況,制定了一套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患者治療一周后軀體癥狀就減輕了很多,睡眠好轉了,食欲也好了,身體感覺也有勁兒了;治療一療程后,患者全身癥狀基本消失,正常活動,鍛煉,情緒也趨于穩定。雖然病情好轉了,但是龔主任告訴患者,此階段還不能停藥,停藥過早容易引起病情反復,建議鞏固一段時間后再逐漸停藥。最后,患者在龔主任的跟蹤指導下,用藥6個月,終于完全康復了!
據了解,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3.55億人。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類型百余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