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網 徐州腫瘤頻道:67歲陳老太給徐州市腫瘤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胡敬男出了一道“兩難選擇題”。雖然被腰腿疼折磨了10年,但是她固執地認為“腰是人之根本,不能動刀。”所以她只有一個要求:不能“開大刀”。
十年頑疾急性發作疼痛難忍
陳老太的左下肢已經疼痛、麻木十幾年,最近這段時間突然加重。陳老太說,十多年來,這種疼痛甚至可以放射至小腿,經常伴有大拇腳指麻木。之前只是隱隱約約地疼,休息后緩解,還能忍受。但是最近這段時間以來,疼痛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加劇,尤其是大腿前側劇痛難忍。
胡敬男為陳老太做了相關影像學檢查及查體。CT顯示:腰4/5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4椎體向前輕度滑脫。查體:腰部無明顯畸形,局部壓痛,向左下肢放射。雙下肢肌力V級,左大腿前側、小腿外側皮膚感覺減退,雙側側膝、跟腱反射正常存在。左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右側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左側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右側股神經牽拉試驗陰性,雙側巴氏征陰性。
“這位患者是典型的腰椎滑脫合并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胡敬男向陳老太及其家人解釋說,“陳老太不僅腰椎間盤突出,而且并發腰椎不穩定。”
骨科醫生的兩難選擇
從手術理念上,這是很難調和的矛盾: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的治療方法是“減壓”,但是對椎管內的“減壓”勢必造成腰椎整體進一步的不穩定。如果對腰椎實施“穩定”手術,以往需要開放性手術。
“患者微創手術的意愿非常強烈,但是該患者手術微創的難度卻很大。”胡敬男說,“此類手術,傳統術式是后路切開全椎板切除減壓、復位、釘捧系統內固定術。但是這種手術方法創傷大,出血多,術后臥床時間長,患者聽說“開大刀”往往比較懼怕。微創減壓、內固定手術最大優點是創傷小,術中不需要輸血,術后恢復快,一周內即可下床活動。但是‘減壓’卻是難點。”
市腫瘤醫院骨科團隊完善相關檢查,仔細查體,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手術方案,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決定行脊柱內鏡下腰椎后路減壓、復位、融合內固定術。
這套手術的關鍵點就是“減壓”和“固定”。通過微創脊柱內鏡實現鏡下減壓、融合器植入,融合器支撐、融合上下腰椎,同時應用椎弓根釘棒系統固定上下腰椎,以保持腰椎的穩定性。
經過完善的手術預案、術前準備,在手術室、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配合下,市腫瘤醫院骨科團隊為患者進行了微創手術治療,歷時2個小時,手術順利開展。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是腰椎常見的退行性疾病,是導致腰腿痛最常見的病因之一。特別是隨著社會老齡化,椎間盤、關節突及韌帶的退變增生,使這些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多數患者早期可以采取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往往需要手術治療。傳統“開大刀”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往往通過經皮微創脊柱內鏡手術就能完成。微創手術不僅手術創傷小、出血少,通過優化流程和實踐加速康復理念,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了,費用節省了,恢復也更快了。如今的脊柱內鏡等微創治療手段已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丟掉壞習慣,腰板挺起來
近年來隨著不良生活方式越來越常見,在臨床上,腰腿痛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群體中。于是有不少年輕人常常調侃自己是“30歲的身體,60歲的老腰”。
腰椎間盤突出會誘發腰痛,肌肉勞損、筋膜炎、小關節增生及腰椎不穩等,都可能誘發腰痛。
“人每走一步,腰椎就有6個方向的運動,過屈過伸、左右側彎、左右旋轉,這種磨損每天都是不可避免的。”胡敬男說,“但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在原本生理退變的基礎上,又加速了腰椎老化和損傷。一旦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等癥狀,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可先采取保守治療,少活動,適當牽引,臥床休息;如果保守治療三個月以上效果較差或癥狀反復發作,則需選擇手術治療。”
腰部受寒,久坐,過度負重、彎腰……都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疾病。柜臺迎賓等服務行業從業者、重體力勞動者、伏案辦公的白領一族、重度肥胖者等人群,都是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癥的高發人群。
據了解,全世界關節炎患者約有3.55億人。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類型百余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