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醒型
狀態:晚上能正常入睡,但3—4個小時后卻異常清醒,每晚深睡時間不足4小時,早上起床后頭昏眼花。
建議:將鬧鐘從床頭移開,深夜盯著鬧鐘只會更加焦慮;不喝酒,飲酒的確有助入睡,但是從睡眠質量看,它會導致更多的睡眠干擾;心理疏導,最好通過心理醫生,幫你認清阻礙睡眠的絆腳石,比如一躺到床上,就老是回憶起讓人煩心的事;針灸有助于減輕焦慮,誘導深度睡眠。
2、晨鳥型
狀態:白天忙忙碌碌,晚上天一黑就上床呼呼大睡,但凌晨2點左右會習慣性醒來。醒來之后就無法重新入睡,躺在床上,大腦飛快地思考問題,最終放棄睡眠。
建議: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起床,并堅持一周,由此可以計算出一周睡眠時間,比如按每晚7個小時睡眠計算,要想早上5點起床,就應該在晚上10點睡覺;為了減少“早醒”焦慮,建議醒來時起床放松一下,比如喝一杯果汁或牛奶,越是躺在床上“努力睡”,反而越清醒。
3、夜貓子型
狀態:通常在夜間更興奮,看電視、看書、上網,一直熬到凌晨兩三點才睡覺。早晨因為要上班,還得正常起床,但起來后會覺得頭昏眼花。
建議:睡前放慢生活節奏,盡量利用白天時間處理電子郵件、安排家務;電視、電腦顯示器發出的光可抑制褪黑激素,導致睡眠障礙,可以給它們增加藍光濾光片;晚上光照太強,就相當于攝入了咖啡因,因此睡覺前至少2小時應調暗燈光。
4、焦慮型
狀態:入睡時很順利,但睡眠中會多次醒來,雖然躺在床上,腦子卻轉個不停,想東想西,為工作生活瑣事而焦慮。
建議:放松身心,轉移注意力,比如關注自己的呼吸;讓睡眠環境更加恬靜,比如加厚窗簾以遮住窗外路燈的燈光等;睡覺時戴耳塞。
5、賴床型
狀態:入睡困難,可能需要1小時左右。而一旦入睡,早晨就怎么也不愿起床,經常睡懶覺。
建議:下午和晚上不喝咖啡因飲料;上午盡量多接受陽光照射,適當參加戶外運動。
6、慢性失眠型
狀態:入睡需要1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睡眠過程中醒來多次,每次清醒持續幾分鐘到1個小時,常說夢話。
建議:改善晚間生活習慣和睡眠環境,理想的睡眠環境包括適當降低臥室室溫、光線稍暗、播放包含雨聲、海浪聲或樹葉沙沙聲的CD,可掩飾環境里令人心煩的雜音、只把床作為睡覺之所,不在床上看電視;白天練瑜珈,適當鍛煉。
7、過度刺激型
狀態:為了完成工作加班到午夜或凌晨兩三點,想倒頭大睡時,卻發現由于過度興奮無法入眠。
建議:在白天小睡有助于平衡睡眠時間,但是時間不宜過長;即使工作很晚,也應該設定一個固定的睡覺時間;養成睡前放松習慣,如睡前半小時洗溫水澡、看書讀報、調低燈光亮度等。
8、缺覺型
狀態:由于工作、生活或學習的緣故,正常情況下睡眠不足5個小時,導致經常感覺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建議:白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應做的工作;戴上耳塞,避免噪音干擾睡眠;學會“放棄”,從某些事務中脫身;多參加體育鍛煉。
小貼士:快速入睡的4個準備
1、枕頭
枕頭的高矮,要以側臥時頭與軀干保持水平為宜。仰臥時,枕頭的高度是自己的一拳;側臥時,枕高是一拳的高度再加一掌的高度。
2、被褥
被褥面要選細棉布、棉紗、細麻布等材質的,被芯以棉花、絲綿、羽絨為佳,腈綸棉次之。為了增加臥具的保溫效果,褥子應當比被子厚,柔軟度應根據個人的愛好和習慣而定,但不要過于柔軟和富有彈性,否則會有塌陷感。被子應輕薄些,不會壓迫身體。
3、睡衣
睡衣以寬松、舒適、吸汗、遮風為原則。要無領無扣,不束縛頸、胸、腰。秋冬適合穿棉絨、毛巾布的,春夏適合穿絲綢、薄紗的。
4、床
床以略高于就寢者的膝蓋為宜,約高0.4—0.5米,并要長于就寢者身長的0.2—0.3米,寬于就寢者身寬的0.4—0.5米,便于自由翻身。床鋪軟硬要適中,藤床、棕繃床較符合養生要求,而彈簧鋼絲床、沙發床、席夢思床彈性過大、過軟不利睡眠,睡的時候要鋪個硬點的墊子。
他山之石·各國居民睡眠狀況盤點
睡眠對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居民整體睡眠質量的狀況,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幸福指數。在其他國家,居民睡眠狀況如何呢?
澳大利亞:逐漸成為失眠國度
前些年,澳大利亞有一項研究發現,澳大利亞逐漸成為失眠國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的一項調查結果非常驚人,2000多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有大約740萬人睡眠不足,超過3000個死亡案例與睡眠不足有關,而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高達663億澳幣。當然,之所以這次統計的數額如此驚人,主要是因為把“幸福缺失”的損失也算在內,分別是因為睡眠不足而缺少的幸福感損失占401億澳幣,生產力損失179億澳幣,平均每人約合2418澳幣,而衛生系統損耗18億澳幣,平均每人約合246澳幣。
很多原因導致了澳大利亞人的睡眠質量并不理想。首先是澳大利亞人對咖啡的消耗非常大,過度攝入諸如咖啡等提神飲料可能會影響睡眠,而新型電子產品的出現,導致人們不能直接上床就寢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此外,澳大利亞人熱衷派對,夜生活較豐富,這可能也影響了人們的睡眠。
阿根廷:51%的調查對象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
熱情奔放的南美人相比于亞洲人來說,工作時間較短,他們更愿意尋求生活中的各種樂趣,由此也培養出南美人豁達的性格。
最近,阿根廷對全國40個市鎮的1500名成人做了睡眠問卷調查,結果讓人吃驚——51%的調查對象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在這些每天睡不到6小時的人里,還有幾乎一半的人睡眠時間在4-6個小時之間,遠低于專家推薦的每天8小時。
睡眠不足的原因當中,居首位的為壓力,因為壓力大所以睡眠時間短、質量也不高。另外一項睡眠殺手是電子設備,很多人都有睡前刷手機的習慣。專家指出,發亮的設備屏幕會讓人的神經系統非常興奮,難以迅速入眠。專家說,不管是睡前看手機或者看電視,都是不尊重人體生物鐘的表現。據統計,在科技的發展下,最近40年里,阿根廷人的平均睡眠已經少了1-2個小時。
還有一項睡眠殺手是濫用安眠藥,46%的調查對象說他們曾經服用過安眠類的藥物來幫助睡眠,專家表示,盡管市面上的藥物安全性可以信賴,但是長期依賴藥物而不是自身調節來拯救自身的睡眠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行為,最終受損的是原本應該獲得充分休息的身體。
阿根廷人睡眠不足還有一個原因是吃的太晚,一般家庭都晚上8點鐘才開始吃飯,飯館也是晚上8點鐘才開門,吃得飽飽的,總要留出充足的時間來消食,等到萬事俱備該睡覺了,時間已經是晚上12點了。不過阿根廷人有午睡的傳統,很多上班族用午睡來補充體力,不失為一種調節的方式。
瑞典:電子產品逐漸影響年輕人睡眠
臨近北極圈的北歐國家,一年里總要經歷極晝極夜的天氣,這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睡眠。也正因為此,北歐人對睡眠要求非常高。在高福利、低壓力生活的滋養下,北歐人普遍睡眠質量較好,但近些年,電子產品的火熱也開始影響到北歐年輕人的睡眠。
北歐民眾的睡眠質量相對還是較好的。比如瑞典,他們的生活哲學是不多不少剛剛好。瑞典人不喜歡過于極端的生活方式,因此很難看到瑞典人廢寢忘食的加班或者工作負擔過重導致睡眠不足的情況。其次因為福利制度,絕大多數公司非??粗刈约簡T工對工作環境的滿意程度。這也是為什么在很多大公司會看到他們免費提供水果、甜點和咖啡。
對于學生來說,因為是免費上學以及公立教育普及度很高,所以瑞典學生也沒有像亞洲國家的學生一樣有升學焦慮和壓力。比如人們在國內那種為了中考高考而上晚自習甚至熬夜的情況,在瑞典是看不到的。瑞典的學生更傾向于學習8小時甚至6小時之后去鍛煉,或與朋友一起聚會或者只是安靜的呆著。不過,最近這些年,瑞典的研究人員也提出,由于電子產品和網絡游戲,瑞典年輕民眾睡眠質量在逐漸被影響。
以上三個國家都提到電子產品對現代人睡眠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很多國家,普及的電子產品已經成為良好睡眠的“隱形殺手”。生活的壓力無法輕易緩解,所以請不要再給自己奢侈的睡眠時間增加額外負擔,睡前放下手機,愿大家每天都能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