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媒體的一則報道近日刷屏了朋友圈。該報道說,國內部分城市40歲左右的青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20%——每5個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
高血壓可謂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高血壓持續增多,而且增加趨勢明顯。一些年輕人,二十來歲就出現高血壓,健康情況堪憂。
高血壓為何找上年輕人?得了高血壓又如何應對?本期健康話題,我市相關專家予以解讀。
A、26歲小伙:血壓高達150/100mmHg
小張今年26歲,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半年前開始,小張總感覺頭暈,后腦勺脹脹的。他以為只是經常熬夜才頭暈,并沒有當回事,想著自己多注意休息就會好的。偶然一次機會,小張陪母親來徐礦總醫院看病,正好遇到醫生,聊了下自己常常頭暈的癥狀,醫生建議他量下血壓,不量不知道一量嚇一跳,血壓竟達到150/100mmHg。小張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那么年輕竟然會得高血壓!
徐礦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刁軍介紹說,高血壓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相關。高血壓發生率增高主要是生活方式劇變引起的,引起高血壓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高鹽飲食、肥胖、少動、酗酒、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
以往在門診,高血壓往往會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現。現在,年輕人的身影已不鮮見。年輕人為什么會出現高血壓?
市三院副院長張瑤俊博士表示,主要是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壓力過大導致的,總結一下,有5種原因讓高血壓“纏上”年輕人:
一是經常抽煙喝酒。喜歡抽煙、喝酒的年輕人,容易出現動脈硬化和血壓升高等危險;
二是喜食“四高”食品。高糖、高脂、高鹽、高蛋白的飲食結構,容易導致脂肪過量堆積;
三是工作壓力大,情緒煩躁。一項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的研究表明,引發高血壓的原因有27%是由于心理壓力;
四是作息不正常,嚴重缺覺。都市白領都習慣晚睡,甚至不少人午夜才會入睡。長此以往,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等疾病;
五是長期缺乏運動。白領群體高血壓多發,和缺少運動也有直接關系。有研究顯示,肥胖和超重的人患高血壓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出許多。
“有一點需要注意,咱們徐州這里高鹽飲食相對較多。高鹽飲食結構,更容易誘發高血壓。”張瑤俊說。
B、危險:高血壓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表示,現實情況值得注意。青年人總把年輕當本錢,普遍對健康不夠關注。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也不把高血壓當回事,不接受治療。而且他們普遍的想法是年輕人身體好,血壓高點不是事,反正也不難受。但一旦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后果卻不堪設想。
高血壓本身不可怕,但問題是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持續的血壓升高主要損害心、腦、腎、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最終可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衰竭、主動脈夾層等并發癥。
刁軍主任提醒,心臟異常、頭暈、頭痛、失眠、耳鳴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癥狀,大家平時一定要多注意預防,現在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很容易引發高血壓疾病。
C、治療:盡早治療,藥不能停
采訪中,專家提示說,高血壓病患者治療上的最大問題是用藥不規范,包括用藥斷斷續續,或在血壓下降后停止用藥,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害的。高血壓病患者如果經過6~12個月的非藥物治療后無效,或原本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就需用降壓藥實施長期有效地治療。首先,經過降壓治療后血壓恢復正常,這是降壓治療的結果,但平均停藥6~8個月后,絕大部分患者的血壓仍會恢復到原有水平。其次,血壓恢復正常,并不等于因高血壓病引起的心腦血管病變恢復正常,通常這些病變至少要經過兩年的治療才能得到改善。第三,有不少患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停藥,事實上,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最容易發生在啟動治療的2~4周,長期治療后,副作用反而越來越少。第四,有些患者擔心血壓正常后繼續治療會使血壓越降越低,因此他們會在血壓較低的夏季停止用藥。其實,降壓藥的主要作用是擴張周圍血管,降低周圍阻力,阻力正常了,血壓就不會再降低。
D、防范: 從30歲開始著手預防
高血壓是否可以預防?專家表示,導致高血壓的因素包括兩種,一種因素是不可控因素,就是說與遺傳有關的一些相關因素。比如性別等等。這些是不可預防的,也是不可逆轉的。還有一些就是可控因素,就是可以逆轉的一些因素,比如說飲食習慣,體重情況,喜不喜歡抽煙等等。再就是平時能不能保持一個精神的快樂、精神的舒暢,能不能寬懷待人等。如果說情緒特別緊張,這樣的人是容易得高血壓的。如果說情緒比較放松,比較快樂,這樣的人得高血壓的幾率,相對就比較少一點。所以大家應該是從情懷、飲食、活動、體重等等幾個方面去控制血壓。
刁軍主任表示,高血壓的預防關鍵是患者必須學會自律,在吃喝、運動方面,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家族史的人,每年至少應測一次血壓,40歲后每半年測一次,以免發生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在飲食和運動方面,應葷素結合,以蔬菜為主,葷菜為輔;同時經常地、規律地、循序漸進地運動,最佳的量是,身體輕微出汗,但不感到累,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
鏈接 八個好習慣遠離“沉默的殺手”
目前我國成人高血壓病患病率已經達到19.8%。高血壓病不僅患病率高,而且成為腦卒中、心、腎功能衰竭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和死亡一半以上與高血壓有關,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在高血壓治療過程中,一些認識誤區和錯誤做法,是不利于血壓控制和預發并發癥的。高血壓不僅是獨立的慢性疾病,還是導致心梗、腦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腎臟疾病的危險因素。醫學研究表明:對高血壓的早期預防和穩定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壓及并發癥得到預防和控制。因此,及時加強高血壓的監測和預防,意義十分重大。
據專家介紹,改變生活方式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方式,不要等到病發了進醫院才重視高血壓的防治,平時一點一滴的好習慣對防治高血壓也很有效。
1、放慢說話速度
一個人說話速度太快時,血壓可上升50%左右,這可能是因為快速說話導致精神緊張所致。
2、少爭吵
出現意見分歧時,雙方耐心地聽取對方的意見,心平氣和地交談,血壓會保持正常水平。相反兩人都不冷靜而發生爭吵,會使人心煩意亂,血壓驟然升高。
3、運動
每周3次中低強度運動,比如,散步或快走、打太極拳等,每次至少20分鐘,能改善血壓狀況。
4、在安靜的環境里工作
一個研究小組曾對118人進行實驗,結果發現,當人們處在喧鬧的工作環境中時,血壓平均上升4個毫米汞柱,即使嘈雜聲持續時間短,血壓同樣也會上升。研究人員還做了一項試驗:讓100個人每天沉思冥想20分鐘,12個月后再測血壓時,這些人的血壓平均下降了11個毫米汞柱。
5、常吃芹菜
臨床實驗證實,芹菜確實能夠起到比較明顯的降壓作用。這可能與芹菜中的一種重要成分——芹菜素有關。臨床上降壓作用比較明顯的蔬菜還有薺菜。實驗表明,薺菜中所含的膽堿等有降血壓作用。
6、吃香蕉
香蕉中含有豐富的鉀,適量的鉀可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每天吃1~2根香蕉,有助于穩定血壓。
7、常吃大蒜
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壓的最好的簡易辦法,對一組415人的研究表明,食用600~900毫克蒜泥,平均降壓 11個毫米汞柱。大蒜可幫助體內保持一種酶的適當數量而避免出現高血壓。
8、飲牛奶
牛奶富含鈣質,高血壓與低鈣有著密切關系。長期飲用牛奶有穩定血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