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我國的突聾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而且發病年齡逐漸降低,如果按照國外報道每年的新增突聾發病率平均值10/10萬人計算,我國每年大約有10萬突發性聾新增病例。國外文獻報道突聾的好發年齡為50歲左右。
專家認為,突發性耳聾已成為青壯年人群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青壯年人群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導致的過度勞累、精神長期緊張等是導致“突聾”的重要誘因。首先,現代人普遍生活規律不正常,多數人存在過度疲勞,連續熬夜上網等,導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年輕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耳機更是不離耳朵,有聲兒沒聲兒,都在耳朵上掛著。一些年輕人戴耳機聽音樂一聽就是數小時,且聲音放得很大,無論在行走或做工作時都不愿取下,甚至在睡眠前也戴著,這些行為其實是以損害聽力為代價的,極易產生突發性耳聾。其次是都市“聲污染”的增加。很多肉耳沒有注意的聲音,包括電腦和許多電子設備的低頻噪音,時時刻刻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第三,精神壓力過重,例如學習、工作壓力等,很多高考學生甚至會和家長一起暴聾。再者心理因素刺激也不容忽視。
專家支招:當你連續熬夜或處在身心疲憊、精神緊張的時候,如出現耳鳴、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很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先兆,即便沒有感覺到耳聾(因為某些高頻感音神經性聾而語言頻率并沒受侵)也應到專科醫院及時就診。由于20至40歲是突發性耳聾的高發年齡,因此年輕白領應引起高度重視。其次戴耳機聽音樂時間不應過長。聽力損害是無法恢復的,年輕人千萬不可忽視。在使用耳機收聽過程中音量掌握在以能聽清楚為佳,時間每天最多不超過1小時,如果持續使用耳麥,應該每隔半小時拿掉耳麥,讓耳朵適當休息一下。發現有耳鳴和聽力下降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并停止使用耳機。此外,在持續勞累后,要保護耳朵不受酒吧等嘈雜環境的音響刺激。應積極治療容易導致突發性耳聾的內科疾病如糖尿病等以及戒煙酒等不良嗜好。患者出現耳鳴、聽力下降或伴有眩暈后應立即到專科醫院檢查,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老年人:老年性耳聾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全國總共有超過1300萬老年耳聾患者,60歲以上老年人聽力損失患病率為11.04%,85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則超過20%。聽力障礙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聽力損失也已列為幾大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據臨床觀察統計,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約占耳鼻喉科門診量的三成左右。
近年來,老年性聽力損失發病率逐步上升主要與遺傳、環境噪聲、慢性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濫用耳毒性藥物、代謝紊亂、飲食營養、生活條件、勞動強度、精神壓力、情緒及氣候變化等因素有關。具體與以下5個方面密切相關:
一是老年人聽覺系統的衰老。聽覺系統的衰老和機體的衰老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是組織、細胞衰老的結果。
二是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疾病發病率的增加。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這些慢性病使內耳血管硬化,氧氣交換減少,代謝障礙,導致內耳毛細胞受損,也易引起聽力損失,誘發老年性聾。
三是遺傳因素在聽覺器官的衰老過程中有重要作用。